每到农历二月十一日,狮王庙庙会 株洲狮王庙老庙会传承百年 吃吉祥面和“发肉” 流水席上,村民争抢“吉祥面” 。 株洲晚报3月11日讯(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毛建明)昨天是荷塘区狮王庙一年一度的庙会日,附近三八村、霞山村、东山村和樟球村上百位村民,早早赶到现场。 狮王庙会会长凌兴说,这个庙会自清朝就有了,至今已有100多年。 【庙会历史】 自清朝开始 如今规模变大 霞山村村民、71岁的毛先生说,关于狮王庙和庙会,都是从外婆那儿听说的。清朝时期,有一天一个村民在耕地,从土里发现了一个木制狮子,村民说这是圣物,将这个木制狮子供奉了起来,村民开始祭拜,香火越来越旺。后来,形成了一个传统,每到农历二月十一日,就举行庙会,“文革”时曾一度停止,直到1986年才再度兴起。 80岁的刘国英自狮王庙复兴后,就开始照看这座庙。她说,每年的这天,几乎所有的村民都会到庙里来拜拜,“那时规模不大,也没有什么活动。”刘国英说,现在早半年村民就会聚在一起,商量这一年庙会要举办几天,搞些什么活动庆祝一下,“今年决定搞5天,节目很丰富。” 【庙会老传统】 吃吉祥面和“发肉” 集体拜寿 如今,庙会还保留下了过去的一些“老底子”:抢吉祥面,吃“发肉”。 毛先生说,每家村民都要抢到庙里准备的面条,寓意是全家人能在一年里驱瘟防疫。中午,村民会在庙堂里聚餐、吃饭,面和“发肉”是必吃的。“发肉”是本地特色美食,虽叫“肉”但不是肉,是面粉经过油炸,等冷却后再入锅蒸熟,油而不腻。 刘国英说,“发肉”寓意一年能够发达、发财。 昨天,午餐饭点时间一到,面和“发肉”上桌,就被村民你一大筷、我一小筷消灭干净。毛先生说,等到农历二月十五,庙会组织的锣鼓队还到每户人家里敲锣打鼓,给村民集体拜寿,送祝福。 【庙会新气象】 村民自发排练文娱节目 还有“艺术总监” 和传统的庙会相比,现在庙会有很多村民自发排练的节目精彩上演。毛先生说,这几天对他们来说,就是自己的春晚。虽然是村民排练的舞蹈,但排场并不“山寨”。整齐的服装,浓浓的舞台妆,节日有组织人,还有“艺术总监”。 昨天,霞山村的广场舞队一连表演了几个节目。这支村队年龄最小的62岁,最大的73岁。 |
|关注微信公众号|关注微信|联系我们|陆零网| 我的596059 ( 浙ICP备14020058号-1 )
GMT+8, 2024-12-31 01:20 , Processed in 0.07399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