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(公元1021)年间,奉化连年大旱、大蝗灾,平素生活简朴,勤政为民的奉化县令萧世显为此奔走田间,以致劳顿过度而暴瘁于途。民感其恩,在他的殉职处建庙以示纪念,历代朝廷亦多次拨银扩建其庙殿与重新塑像,最后被谥封为“绥宁王”,因名“萧王庙”而形成庙会,并成为奉化市一个大集镇的名称,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。 萧王庙会曾建有庙众、庙堡等组织,并逐年由庙堡轮流举办。举办的时间是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八日,历时六天六夜。其庙会举行时的仪仗队伍依次为:1、宫灯引路;2、纪念萧王神横幅;3、旗锣开道;4、沿途鸣放礼炮;5、肃静回避牌四块;6、供品——全猪、全羊、七牲(猪头、羊头、鹅、鸭、鱼、寿面、馒头)、杠箱一对(内置24碗菜肴);7、100斤重供烛二支;8、人们执清香随行;9、烟花队;10、乐队和24节龙舞队。整个祭祀期间,庙堂内外,昼夜灯火通明,香客不断,戏曲、说书、杂耍轮翻上演。此外,庙内还会陈列许多奇珍异物、古玩字画和精美的工艺品供人观赏。庙外可卖买各种乡土小吃、土特产等等,形成为一项既庄严又热烈,既具纪念性又带娱乐性、交易性,和能以祈求社会平安、土地丰收和百业兴旺的、远近闻名的大型民间习俗活动。建国后,这一民俗活动即行停止。近几年来,在去除了一些迷信色彩和充实了新的内容后,庙会正在逐步得到恢复。 萧王庙庙建于1042年,是为纪念北宋名臣萧世显而建。萧世显(?—1022年),字道夫,江苏沛县人。1018年任奉化县令。他勤政廉洁,深得民望。1021年境内大旱,萧县令不辞辛劳,亲赴灾区,在长寿乡率民开凿5里长渠,引剡江之水灌溉农田,使老百姓获得了较好收成。次年干旱且蝗灾,他又亲赴灾区,带领百姓捕蝗。终因积劳成疾,在长寿、禽孝两乡界中风猝逝。百姓不忘其德,于是在他去世的地方———今萧王庙镇永丰村的百花岭上,为他建庙塑像,世代拜祀,香火十分旺盛。到了1252年,宋理宗钦赐庙额为“灵应庙”。1363年,元惠宗追封萧世显为绥宁王,遂称庙为萧王庙,并以此命名其地。这就是灵应萧王庙和萧王庙街道的来历。 千百年来,庙宇虽屡毁屡建,但规模却不断扩大。现存的建筑是1512年重建的。建成后,由时任刑部主事孙胜撰文立碑以记之,可惜原碑现已不知去向。1986年,国家拨款重修,翌年2月12日对公众开放。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也许是萧王庙的灵气所致,因庙得名的萧王庙街道也出了不少人物:明代有进士孙胜;清代有进士孙锵,授为内阁中书,他在书画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;民国时,镇上更是人才辈出,不少人在国外获得了硕士、博士学位,回国后在政府担任要职。 古镇居民崇尚耕读传家,清乾隆年间孙孝钊创办了“云村书屋”,培养子弟读书,一直延续了几代。还有清道光年间由里人公建创办的“聚文堂”,清咸丰年间创建的“净香精舍”。这三处古代书院在《宁波市志》均有记载。这种耕读传家的古风一直延续至今,现今萧王庙镇林家村由一群农人自办的“耕人书会”,其亦耕亦读的书风在宁波乃至国内也小有名气,也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。 |
|关注微信公众号|关注微信|联系我们|陆零网| 我的596059 ( 浙ICP备14020058号-1 )
GMT+8, 2024-12-21 22:13 , Processed in 0.073159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1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